——渠縣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錄
  連日來,筆者行走在宕渠大地,看見的是一幅幅產村相融的新農村美麗畫捲:水利設施星羅棋佈,農業園區生機勃勃,美麗新村錯落有致,田成方、路成網、渠相通、水相連……這是渠縣確立 “多措並舉抓農建、強基固本促發展”的工作思路,以防災減災、大中型骨幹水利和農田水利綜合示範區三大工程建設為抓手,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。
  □吳作彬 吳濤 楊東 廖亞飛 文/圖
  統籌規劃
  構建“農建”新體系
  “水庫修好後,我們再也不用為缺水的事揪心了。”2014年12月12日,渠縣琅琊鎮金馬村劉家拱橋水庫工程建設工地,村民李春滿懷希望地說。
  據介紹,劉家拱橋水庫工程是全省“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”的骨幹水源工程。目前,累計完成投資2.1億元,有望於今年底完工。工程建成後,可保障渠縣6.7萬畝農田灌溉,解決16.4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,並可作為渠縣城區的應急備用水源。
  按照省委、省政府關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系列重大決策部署,渠縣堅持科學規劃先行,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全縣防災減災、新村建設、農村產業發展規劃結合起來,全面構築農建新體系。
  渠江流域連年洪災、旱澇交錯、多災頻發,按照“上蓄、中護、下泄、後退”的渠江流域綜合治理思路,渠縣規划了劉家拱橋、白兔、大義3座中型水庫和14個水資源短缺鄉鎮引調提及備用井工程,構建渠成網、溝相連、澇能排、旱能灌的農田水利體系;編製中小河流治理規劃,規劃渠江航道疏浚升級改造(四級升三級)和渠江、流江河流域堤防工程,保護城鎮和基本農田;按新的防洪標準,編製“一主一副四支撐二十八基點”的生態濱江城鎮群規劃,沿江沿河所有建築後退到洪水淹沒線以上建設,規劃城區3條、沿渠江建2條救災生命通道,全面提升縣域防災減災能力。
  同時,渠縣緊扣全縣2647個新村規劃,編製實施了以十大片區安全飲水體係為核心的“水網”、以932公里縣鄉道路為核心的“路網”、以38萬畝高標準農田為核心的“田網”、以20萬畝產業林基地為核心的“林網”等專項規劃,並圍繞五大特色優勢產業和五條精品文化旅游線,高標準規劃山、水、田、林、路和氣、電、園、房、機等綜合配套的11萬畝農建綜合示範區(2013年3萬畝、2014年5萬畝、2015年3萬畝),帶動全縣農村產業與農田水利相融互動、有機銜接。
  四網並舉
  助推“農建”新突破
  看著一片火熱的渠縣渠南鄉金橋村農建綜合示範區建設工地,金橋村民老徐高興地說道:“水利條件改善了,稻田能蓄能灌也能排,產業發展的信心就更足了。”“在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進程中,渠縣明確了工作重點和推進措施,著力打造理念新、規模大、質量高、效果好的農建綜合示範區。”渠縣縣委書記王善平如是說。
  如何讓理念新?渠縣剋服農建各部門“單打一”的做法,把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相關的項目全部納入農建大示範區範圍,按照“一盤棋”的思路,打好總體戰,探索形成了骨幹產業突出、基礎設施完善、示範效果明顯的農建新格局。
  在渠南鄉亞博檸檬基地,正在對果樹進行冬管的果園業主雷鎮告訴筆者,隨著當地農田水利基礎條件的改善,他先前栽植的3000畝檸檬已進入豐產期,又新栽植了4000畝優質檸檬,規模將逐步擴大到1萬畝,帶動當地群眾增收。
  雷鎮的成功僅是渠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斷“換檔升級”惠及農民的一個縮影。工作中,渠縣統籌水利、交通運輸、農業、林業、國土等部門涉農項目,整合資源,大興水利工程建“水網”、建設高標準農田織“田網”、狠抓農村公路建設暢“路網”、加快林業發展築“林網”,讓昔日的荒灘變為家園、荒山變成果園、傳統低效農業生產區變為了現代農業示範園。
  據統計,“十二五”以來,渠縣新建劉家拱橋中型水庫一座,完成10座小一型和16座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;新建堤防工程18.4公里、微型水利1125處、渠系配套832公里,整治山坪塘445口,改造機電提灌78處,解決30餘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;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4.2萬平方公里,新增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8.5萬畝,建成糧油高產高效示範片21萬畝,帶動全縣建成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100萬畝;建成縣城3條救災生命通道及連接線和西岸救災生命通道一期工程,完成幹線公路改造113公里,新建、改造縣鄉道路428公里,村道和入戶路1704公里,生產道路1250公里;發展花椒、核桃和工業原料林20餘萬畝,鞏固8.4萬畝退耕還林工程造林成果,以人為本還原自然生態,“藍天白雲、青山綠水”再現宕渠大地。
  創新機制
  催生“農建”新發展
  規範種植的柑橘園長勢喜人、綠意盎然,極富文化意蘊的休閑廣場和風格統一、配套齊全的居民聚居點坐落其間……在中灘鄉萬畝柑橘基地,筆者目睹了這裡“產村相融”的勃勃生機。
  “柑橘基地基本形成了地成塊、樹成行、渠相通、路相連、旱能灌、澇能排的高標準農業生產體系。”基地業主說,扎根在這裡的主要原因就是水利配套設施保障有力。
  筆者瞭解到,近年來,渠縣堅持“一個領導牽頭、一個部門主管、一個群眾工作組負責”的工作推進機制,著力深化農村改革,積極培育農村多種經營主體,大力推行“大園區+小業主+合作社”、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等經營模式,鼓勵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、家庭農場、農民合作社等流轉,培育專業大戶37戶、家庭農場6家、農民專業合作社18個、龍頭企業4家。通過經營機制創新,實現集中連片開發,典型示範帶動,引領產業發展。
  針對“小農水”建設管護和鄉、村道路養護,渠縣在已有的經驗上,由縣本級財政每年分別預算3000萬元、1000萬元,將“重點推進”和“普遍惠及”相結合,根據競爭立項要求進行建設和養護,因地制宜實施連片扶貧等一系列水利建設。
  如今,渠縣越來越多的村民受益於農田水利建設,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連續3年保持高位增長,預計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513元、增長13%。
  (原標題:灌出一渠清 引得活水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00abgp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